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技术文章  >  其他  >  正文

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的回顾与展望

作者:浙江自然博物馆 李元彪
来源:RFID世界网
日期:2006-02-20 10:18:28
摘要:博物馆安全部门在与犯罪分子长期地斗争中不断提高防范手段,由最早的人防加物防发展到人防、物防加技防,技防也在对藏品的保护中不断得到发展。回顾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的历史是为了展望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下更好地健全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的功能,确保藏品安全。
关键词:博物馆安全预防
  博物馆安全部门在与犯罪分子长期地斗争中不断提高防范手段,由最早的人防加物防发展到人防、物防加技防,技防也在对藏品的保护中不断得到发展。回顾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的历史是为了展望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下更好地健全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的功能,确保藏品安全。

  博物馆珍藏着具有自然、历史、科学、文化和艺术价值的丰富藏品,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它对历史研究、传承优秀文化、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群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的精美吸引着参观学习的人们。同时也引来不法分子贪梦的目光,他们企图盗窃藏品来实现他们的发财梦。因此,保护好藏品成了博物馆的责任。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就是在为使不法分子远离藏品,使藏品免受不法分子的破坏和窃取的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一、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的回顾

  (一)、在与犯罪分子的斗争中产生

    自博物馆产生以来,就有一些犯罪分子把罪恶之手伸向其藏品。人防加物防是博物馆早期保护藏品的的重要手段。人防加物防有时空上的不足。在1959年8月15日盗贼武庆辉潜入有高墙大院和相当强的保卫力量的北京故宫博物院行窃,盗走了皇帝订婚金册,古金币和御用佩剑等文物(案犯于当年11月12日捉获)。于是,北京市公安局于1960年1月25日,将我国第一台声控防盗报警器,巧妙地安装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珍宝馆内。1962年4月16日晚8时,孙国范潜入故宫珍宝馆企图盗窃“珍妃印”等文物。这些价值连城的国宝没有落入罪犯的手。这是由于技防设备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将罪犯擒获。为保卫国宝建立了功勋。

  1982年公安部和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根据当时的防盗报警技术的发展为故宫很多展厅安装了主动红外、被动红外、微波、超声波、声控等防盗探测器,形成了多种探测手段的防盗报警系统,防盗报警技术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此后,犯罪分子多次将罪恶之手伸向国宝,但由于安装的报警器发挥了作用,值班员立即到达现场将其抓获。这就是故宫防盗报警系统所起的作用,其威慑作用就更大了。

  (二)、普及和规范

  84年以后安全技术防范在中国进入了普及与提高阶段,而且发展迅速。相继各个博物馆、银行、商场、超市、居民小区都陆续建立了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如革命博物馆、历史博物馆、鲁迅博物馆、首都博物馆、辽宁博物馆、福建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深圳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工商很行、布达拉宫等都建立了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系统。故宫全面地建立了防火防盗、电视监控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特别是84年为了加强庆祝国庆35周年的安全保卫工作,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了电视监控工程,对我国安全技术防防工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此以后电视监控技术便进入到防盗报警系统中和城市交通安全管制中,提高了系统功能。

  92年9月18日开封发生了一起特大文物盗窃案,69件文物被盗,此案命名为“918”案件。罪犯撬开窗户进入展厅便踩在展柜顶上,用预先试验过的反技防手段将多个被动红外探测器盖住,使其失去报警功能,从而使盗窃得逞。人们从中得到很多启示,注意到周界防范的重要性。同时,在防护区和禁区内采用3种以上不同探测原理的探测器构筑多道防线,与此同时防遮挡功能的探测器也问世了,促进了入侵探测器技术的发展。安全技术防范事业发展也表现在对人防、 物防、技防三者的有机结合的认识上的提高。人们深深认识到物防是基础,人防是保证,技防在其建筑的平台上才能发挥作用,否则就是有先进的安全技术防范,发现了罪犯也无法抓到他,文物仍然要被盗走。认识上克服了片面性,也促进了安全技术防范事业的发展。以后随着展柜技术的发展,一种报警抗暴展柜得到广泛的应用,也是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得以提高的一个重要环节。

  从98年11月到2003年1月就发布和实施了安全技术防范的国家标准9项和行业标准21项。这一系列标准使各行各业安全技术防范工程的实施和验收有了依据。这对保证工程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其中以文博系统的标准最为完善,1992年文化部、公安部发布了《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等级的规定》和1996年《文物系统 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定》它们强调了文博系统的安防工程的设计方案要遵循纵深防护体系的原则,设立周界防范、监视区、防护区和禁区。规范了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建设。此后,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浙江博物馆、云南博物馆等博物馆的周界防范都为制止入侵,防止藏品流失做出了贡献。 
 
  目前全国的安全技术防范已经很先进了,基本和国际接上了轨。在现代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支持下,安全技术防范系统也是一个很完善的计算机控制系统。防盗报警系统,电视监控系统,声音系统,门禁系统和巡更系统统一由一台计算机进行管理,标志着我国的安全技术防范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三)、从单一的犯罪预防向犯罪预防加损失预防过渡

  在犯罪预防中,除了盗窃还有放火。故宫较早地建立了防火防盗、电视监控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现在大多数博物馆也都建立了防火防盗、电视监控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为全面预防犯罪提供了保障。防火中又包括放火和自燃起火。预防放火是犯罪预防,而预防自燃起火则是损失预防。现在好多博物馆中都把防火防盗结合起来管理。浙江自然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建立之初,就把两者结合管理。把损失预防引入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

  为了更好地作好藏品的保护,馆领导组织保卫人员学习《博物馆学》。在学习中,我们认识到博物馆藏品离不开它所依附的环境,控制博物馆库房和展厅的小环境是保护藏品的关键。为此,于1999年申请了《库房环境条件检测自动化及报警》的课题。并于2000年完成了可行性报告以及现库房设备预算,由于经费问题没能实施。而近年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先后建立起单独的环境报警控制系统。现在以微处理机为核心,利用美国国家半导体的彩色图传感器LM9628和温度传感器LM19进行环境监控,并控制报警系统、空调系统以及进行图像处理的博物馆智能防盗保护系统无疑为温、湿度报警纳入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提供了技术保障。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得以从狭义犯罪预防向广义犯罪预防加损失预防过渡。

  二、展望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的发展趋势

  以往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的开发实施都是博物馆提出问题,委托相关部门开发实施的。对其进行理论方面的研究较少。《博物馆学》上少有论述。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就是要从理论上提高,使其能在理论的指导下健全功能,持续发展。

  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在博物馆预防入侵犯罪的斗争中产生,在与犯罪分子的较量中逐步完善的,在严格的管理中藏品有了安全保证。

  (一)、在《博物馆学》指导下实现全面预防

  博物馆建立安全技术防范的目的是防患于未然,保证藏品安全。要防患于未然就必须了解造成藏品损坏的原因,以便对这些不良因素进行排除,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博物馆学》对造成藏品损失的原因有详尽的论述。这里仅借用日本博物馆学家岩崎先生的一张图。


示意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犯罪对博物馆藏品所造成的的损失仅占所有损失中的极少的一部分。因此,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在《博物馆学》的指导下进一步从狭义的犯罪预防全面,向广义的犯罪预防加损失预防过渡,监督藏品所依附的环境。真正实现全面预防,让藏品存放的场所最安全。

  (二)、用最新科技监督藏品管理

  自从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规范化管理以来,外来入侵的盗窃犯罪得到了竭制。但随着博物馆业务的扩大,馆际交流的增多,藏品使用频率大大提高,库存藏品经常变换,给藏品的安全管理带来了困难。让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参与管理,阻止象承德避暑山庄内存放的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被盗那种利用职权犯罪的情况就提到博物馆的议事日程。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要监督藏品管理,就要借助于新的科学技术。如库房进出的管理就要借助门磁开关、密码技术或生物识别技术等。现在周界和重要部位的管理使用视频检测技术。藏品的日常监督可以借助无线电识别RFID条码技术。这样当库管人员带着感应器走到安装了RFID晶片的藏品时,其晶片就会发出信号,自动报出藏品,并进入电脑。若把感应器安装在出入口则藏品进出时也可以进入电脑,与其联网的安全技术防范就可以对其进行监督。在运输中的藏品可以利用卫星定位(GPS)技术建立藏品离位报警跟踪系统,随时跟踪离位藏品。防止北京猿人头骨在运输中遗失那样的情况发生。

  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是依托电子、机械、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自动控制建筑等多学科的应用技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要密切关注各学科最新技术的发展,以便把最新的技术应用到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中来,将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尽量延长博物馆藏品的寿命,更好地为科研、教育和展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