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技术文章  >  支付  >  正文

NFC移动支付:未来的“杀手锏”几大瓶颈分析

作者:通信世界网 魏金榕 李天明
来源:RFID世界网
日期:2006-08-01 10:18:28
摘要:业内相关机构预测,NFC手机支付将成为移动增值业务的下一个“杀手锏”应用。本文作者认为,作为一项新兴业务,NFC手机支付要想成功尚需突破几大瓶颈。
关键词:NFC移动支付瓶颈

    近来,NFC(NearFieldCommunication,近距离通信)手机支付业务在世界范围内风生水起。首个商用案例已在德国正式运营,我国则于今年6月份开始在厦门进行商用试验,广州随后跟进。业内相关机构预测,NFC手机支付将成为移动增值业务的下一个“杀手锏”应用。本文作者认为,作为一项新兴业务,NFC手机支付要想成功尚需突破几大瓶颈。

    近日,诺基亚携手中国移动厦门公司、易通卡公司和飞利浦公司共同在厦门启动中国首个NFC手机支付商用试验。诺基亚方面表示:该项目将持续2~3个月时间,后期陆续将在中国各大城市测试推广,明年争取形成大面积商用的形式。

    国内手机支付业务开始于2002年5月,当时中国移动在浙江、上海、广东、福建等地进行了手机小额支付试验,同年7月,中国联通也与中国银联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出基于联通手机的移动支付业务。然而经过4年的发展,尽管国内的手机用户已经达到了4亿户的庞大规模,但手机支付业务却没有发展起来,使用该项业务的用户并不多。截至2006年6月,中国移动“手机钱包”业务的用户数才突破了1000万人。早期的手机支付有两方面的瓶颈:其一,国家政策限制,手机支付使移动运营商侵入了金融行业的领地;其二,安全风险制约了手机支付业务的发展。

    鉴于对消费者的巨大吸引力以及方便使用的特点,NFC日前正迅速成为世界各地运营商、手持设备制造商、信用卡公司和公共交通系统的首选技术。NFC手机支付能否成为新一代“杀手锏”增值业务?本文将从几方面给予详细分析。

    一、NFC手机支付发展现状

    1.商用试验步伐加快

    NFC手机支付业务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商用试验步伐正在加快,这从下面一些实例可见一斑。

    2005年10月,在法国的Caen,飞利浦、法国电信、Orange、三星、零售集团LaSer、VinciPark共同启动了一项多应用NFC试验,试验期为6个月,通过该试验,200个居民可使用三星D500手机作为安全支付工具在特约零售店和停车场进行支付,并可下载旅游与公交服务信息。

    2005年11月,德国哈瑙市公共交通运营商Rhein-MainVerkehrsverbund(RMV)正式宣布推出全球第一个NFC实验运行计划。这是一个为期6个月的区域性公车网络票务系统应用,合作伙伴包括飞利浦、诺基亚以及RMV厂商代表。

    2005年11月,北美最大的NFC项目在亚特兰大的飞利浦体育馆进行,观众可使用手机在场馆内购物,还可访问并下载铃声、墙纸、屏保、视频片段等移动内容。

    2005年底,美国最大的移动运营商Cingular无线开始了手机付费功能NFC的测试。

    2006年6月,飞利浦和韩国SKT公司宣布将在NFC技术的开发和部署上展开合作,在韩国首都首尔进行大规模试验。根据协议条款,两家公司将与当地合作伙伴从2006年6月份展开一场为期6个月的大规模NFC实地测试。该试验将在SKT首尔办公大楼内进行,400名SKT员工和访问者可通过简单地晃动嵌有NFC的移动电话来进入各种各样的NFC应用设备。两家公司旨在简化NFC应用在全球范围内的进程与部署,包括携手合作为网络运营商制定完整的NFC解决方案,以推动NFC在全球的商业化进程并推出更多基于非接触式科技的应用。其解决方案包含技术、完整的硬件和软件产品、手持设备和读卡系统,以及支持NFC的应用程序。

    2.首次全球商用打开局面

    2006年4月19日,飞利浦、诺基亚、沃达丰及德国法兰克福美因茨地区的公交网络运营商美因茨交通公司宣布,在成功地进行为期10个月的现场试验后,NFC技术即将投入商用。这是全球首个NFC商用案例,它揭开了NFC手机支付商用的序幕。

    3.NFC产业链初具规模

    NFC产业链构成如图1所示,主要包含以下环节。

    (1)内容提供商。NFC内容提供商为移动用户提供所需服务,使他们可以访问海报、杂志中的数字内容。此外,NFC内容提供商还为电信运营商提供增值内容,使它们的增值业务平台能为用户提供可供查询的商业信息。

    (2)终端制造商。芯片厂商提供NFC芯片及相关接口附件,终端厂商在此基础上研发制造NFC手机,之后出售给用户或电信运营商。在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NFC手机将具备越来越多的功能。

    (3)设备制造商:地铁、公交和电影院等地方需要安装专用的NFC手机支付读卡器,这些设施由NFC设备制造商提供。

    (4)电信运营商:为用户提供移动网络,实现身份鉴定、空中充值以及手机搜索等功能。

    (5)金融机构:和移动运营商合作,共同商讨互赢的商业模式,参与到业务发展中来。

    NFC移动支付业务要想成功,需要产业链上各个单元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目前的形势是,产业链上几乎所有的环节都已经浮出水面。在厦门的试验中,除暂时还不能通过手机进行空中充值,其他功能基本都已经实现。中国移动、诺基亚、飞利浦以及众商家纷纷开展工作,共同探索NFC成功商用模式,逐步进入到了业务的正常开展状态之中。

    图1NFC产业链构成图

    随着商用试验步伐的加快,NFC产业链上的设备制造商开始发力。2006年6月27日,世界第二大智能卡制造商捷德与诺基亚公司签署意向性协议,共同成立一家合资公司,捷德公司拥有新公司57%的股权,诺基亚拥有43%的股权。该合资公司为NFC生态系统提供服务,将消费者应用程序(比如信用卡或交通票证)通过空中下载的方式安全便捷地下载至NFC移动终端。该合资公司有望于2006年第4季度投入商业运营。诺基亚和捷德公司希望通过把这项服务开放给NFC市场的所有厂商,达到推动NFC发展的目的。

    由诺基亚、飞利浦和索尼共同推出的旨在推动NFC技术发展的非赢利性行业协会——NFC论坛的赞助会员单位目前已经达到了11个,分别是:万事达卡国际组织、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微软、索尼、飞利浦、NEC、三星、德州仪器、维萨国际组织、诺基亚、瑞萨科技。此外,还有多家公司和组织以其他会员身份加入NFC论坛。这说明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对NFC产生兴趣。

    4.我国运营商对NFC的态度

    相关消息称,中国移动对于NFC技术非常感兴趣,已成立研究小组负责NFC商用的准备工作,年底前有望正式商用,预计2~3个月内在国内进行地铁与银行领域的试点。中国联通也在积极研究包括NFC在内的各种非接触支付技术,并可能在今年底之前出台移动支付标准。

    二、NFC技术的优点

    1.提供一种轻松、安全、迅速的通信的无线连接技术

    NFC是飞利浦和索尼共同开发的一种无线连接技术,与现有非接触智能卡技术兼容,目前已经成为得到越来越多主要厂商支持的正式标准。NFC同时还是一种近距离连接协议,提供各种设备间轻松、安全、迅速而自动的通信。与无线世界中的其他连接方式相比,NFC是一种近距离的私密通信方式。

    NFC能在数公分距离之间于13.56MHz频段上运作,数据交换速率最高可达1Mbit/s左右(目前为424kbit/s),且符合ISO18092、ISO21481、ECMA(340、352和356)、ETSITS102和190标准。NFC同时兼容以ISO14443A为基础的感应式智能卡基础架构,如飞利浦的MIFARE技术及索尼的FeliCa卡。内置NFC芯片的设备,如移动电话、数码相机、PDA、计算机、游戏机、计算机外围设备等,可在20cm的距离内以无线方式互传数据,并会自动在106kbit/s、212kbit/s、424kbit/s三段传输速度之间切换。

    作为一种虚拟连接器,NFC可以用来在设备上迅速实现各种无线通信。将两个NFC设备靠近,NFC就能进行无线配置并初始化其他无线协议,如蓝牙和802.11,设备从而可以进行远距离通信,或者高速传输数据。

    2.NFC与蓝牙和红外等其他近距离通信技术的比较

    作为一种面向消费者的交易机制,NFC比红外更快、更可靠而且简单得多。与蓝牙相比,NFC面向近距离交易,适用于交换财务信息或敏感的个人信息等重要数据;蓝牙能够弥补NFC通信距离不足的缺点,适用于较长距离数据通信。因此,NFC和蓝牙互为补充,共同存在。事实上,快捷轻型的NFC协议可以用于引导两台设备之间的蓝牙配对过程,促进了蓝牙的使用。

    3.NFC作为手机支付技术的优点

    具有NFC芯片的手机,在防盗用方面比一卡通更具安全性。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需要使用刷卡功能时,通过开启软件设定密码,使用结束后可以及时关闭刷卡功能。如果手机不幸丢失,只要有设定密码,卡内的余额就不会被别人使用。据悉,用户能够直接在手机上进行余额查询,还可以通过中国移动的GPRS网络及相应的银行账户进行充值,随时读取交易记录,并浏览手机内的WAP站点,查询商户范围和商品信息。

    而此次在厦门进入商用试验的NFC手机支付,是把用户的银行卡信息与手机SIM卡相关联,手机只是一个支付的信息通道,NFC手机支付与互联网的网络银行有着相似之处。

    目前NFC也已正式投放广州市场,全面开展其在公交、地铁、出租车、超市等小额消费领域的商业试用。相关人士预计,到2007年,这种合二为一的手机只要摁一下手机上的付费键,就可为羊城通充值。

    三、NFC手机支付应用范围极广

    NFC技术支持多种应用,包括移动支付与交易、对等式通信及移动中信息访问等。通过NFC手机,人们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通过任何设备,与他们希望得到的娱乐服务与交易联系在一起,从而完成付款,获取海报信息等。NFC设备可以用作非接触式智能卡、智能卡的读写器终端以及设备对设备的数据传输链路,其应用主要可分为以下四个基本类型。

    1.用于付款和购票

    第一,NFC手机可作为乘车票,通过接触进行支付。目前中国一些大城市推行的一卡通通过使用载有信息的智能卡片与特定设备接触从而实现乘车票的支付。NFC手机可以将车票内容保存在芯片中,从而实现瞬间购票。除了电子车票的应用之外,NFC手机的使用范围还可以扩大到观光地点的入场券、住宿券等。

    第二,NFC手机可当作电子钱包,通过接触和密码确认进行支付。现在一些便利店都只有现金收款机设备,允许使用内置NFC功能的手机来付款将大大提高便利性,而手机购买积分或者手机购物抽奖的形式还能刺激用户消费。

    2.用于电子票证

    作为电子入场券和钥匙的NFC手机,可通过接触完成认证。使用者只要通过手机上网下载电子票券,带着手机就可以入场。NFC手机当作公寓钥匙时,只要将手机贴近门,就可以开锁,还可在大楼内设置一台多媒体终端,方便用户直接利用手机交付房租及水电费。

    3.用于智能媒体

    智能媒体将成为手机下载的上端。例如,使用内嵌NFC卡的手机,只需要在智能媒体表面晃动即可下载票务信息、铃声和壁纸等。用户在智能海报旁闪动一下手机,就能从海报的智能芯片中下载关于该活动的信息。

    4.用于交换、传输数据

    将两台支持NFC的设备链接,即可进行点对点网络数据传输,例如下载音乐、交换图像或同步处理通信录等。现今的大多数手机都配备了蓝牙等相关功能,所以NFC可以充当启动设备,使电话之间的数据交换传输更加便捷。NFC还支持多台手机间的多人游戏,允许用户与环境进行交互式通信,而无需浏览复杂的菜单或执行复杂的设置程序。

    NFC技术不仅会淘汰传统的信用卡,而且还将取代传统的钥匙、员工身份识别卡、音乐会的门票等。银行的发卡方式也将改变,目前,万事达卡已经将信用卡数据通过移动网络传输装载于NFC手机中,从而省下传统的发卡成本。

    技术、市场需求、部分基础设施都已经存在,目前所需要的是更多的想象力、创新的应用,以及由产业链厂商推出更多的方案。

    四、NFC手机支付成功必备条件

    调研公司ABI预测,到2009年,50%的新增手机将具备NFC功能,2010年NFC手机发货量将达到5亿台。在新兴移动应用中,手机支付是最被用户看好的项目之一。AC尼尔森调研公司2006年在中国进行的调查显示,八成以上的消费者希望将公交卡、银行卡等支付工具集成到手机上。随着在中国的推广普及,NFC业务势必成为中国手机应用服务的另一个快速增长点,所涵盖的范围将包括手机制造商、芯片提供商、移动运营商、银行等多方面,市场容量不低于1000亿元。

    要加速NFC业务的市场化进程,当务之急在于加强产业链的相互协作。除此之外,NFC手机支付的成功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加速产业化进程

    NFC是一种新兴技术,在成本、安全、周边厂商的接纳程度等方面都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首先,在手机的生产方面,未来许多NFC的应用将通过手机实现,但是市场上还没有出现功能完善的NFC手机。目前商用试验所使用的仅仅是诺基亚3220和三星D500两款手机,明基曾于去年为我国台湾近距离移动交易服务计划联盟(PMTSA)开发出一款NFC手机BenQM700,其他国际大厂在跟进的同时也在积极研发此类产品,但这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手机厂商在开发多模手机的同时,可以将NFC功能集成进去,且在手机的外观、使用方便性等方面精心设计,以吸引广大移动用户。

    第二个关键因素是具备统一的应用程序接口,由于这个市场有不少专有设备,通用API接口意味着在客户化定制方面减少资源花费,而把重点放在增值应用和功能特性方面。

    第三个关键因素是产业联盟的建立,要想使NFC手机支付业务成为移动运营商的下一个“杀手锏”业务,移动运营商迫切需要和金融机构联盟,共同推动移动增值业务的行业化应用快速发展。

    2.提高支付的安全性

    手机支付与网上银行一样,需要提供个人银行账户及密码,而且这些信息要通过手机进行无线传输,目前移动运营商的短信平台全部是明码传输,安全风险极高,这使用户不同程度地存在手机支付安全方面的担忧。另外,在通过手机平台进行支付的过程中,个人账户及密码等私人资料是否存在被泄漏和窃取的危险,也是用户最为关注的问题。目前的解决方案是把手机当作网络银行一样的支付通道,把移动通信网作为网络使用,通过密码验证等方式进行支付的确认,在厦门进行的试验就采用了这种模式。NFC手机支付使用了RFID的升级技术,该技术可以使用集成了NFC芯片的手机接触读卡装置,从而抛弃手机无线传输这一渠道,直接通过专用读卡器完成支付过程。但在进行空中充值时,密码确认等过程需要详细的安全方案支持,其安全性不容忽视。

    3.规避政策风险

    手机支付在我国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早在2002年,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都曾进行过手机小额支付试点,该模式是用手机话费来消费或缴费,由于方便简单,所以容易为用户接受。但是,在这种代收费方式中,电信运营商有涉足金融业务的嫌疑。2003年8月,中国移动停止了部分代收费业务,政策压力是其中的主要原因。到目前为止,手机支付业务还没有形成规模性发展。

    如果不涉及空中充值,而仅通过封装在手机当中的NFC芯片进行小额支付,那么NFC手机支付只是一种消费形式的变化,移动产业还没有侵入金融产业。如果使用空中充值,那么移动就需要和金融合作,共同拓展小额支付业务,这也是NFC手机支付业务发展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