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技术文章  >  图书  >  正文

RFID技术对图书馆的可能性影响

作者:肖 蕾
来源:RFID世界网
日期:2008-05-20 11:11:06
摘要:RFID的整体性应用会对图书馆的内部业务变革、学科发展产生影响,并可能推进图书馆与其他行业的融合,从而进一步强化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阿根廷诗人、国立图书馆馆长博尔赫斯在《天赋之诗》中写道:“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如同著名的图书馆学五定律一样,这句话深入浅出地道出了现代图书馆服务以人为本,无限服务的原则。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图书馆与情报工作一体化趋势发展迅猛,图书馆界以此为契机进行了基于“以人为本,无限服务”原则的大规模职能部门改革及业务流程重组。譬如从面向用户的角度进行藏书建设与管理,建立起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地区级、国家级乃至国际级的业务合作中心,以便提供更强大的服务等。新技术推动了图书馆的发展,强化了其服务职能,但同时也带来新的问题。如开架借阅造成了馆藏文献物理位置的凌乱,为建立计算机馆藏数据库而带来巨大的并且很可能是重复的加工工作等。RFID技术提供了解决以上问题的思路,让我们看到了图书馆界又一次技术变革的可能性,即基于使用RFID技术的变革。这种变革势必会对图书馆服务产生深远的影响。 

1 RFID技术发展现状及其特性 

1.1 RFID技术简介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中文译名是无线射频识别。它通过射频信号非接触地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无须人工干预。一个最简单的RFID系统至少应包括电子标  签(Tag)、读取器(Reader)、中央信息处理系统3部分。电子标签是由一颗硅芯片安装上微型天线的组合。在具体的应用中,当贴有电子标签的物体进入磁场区域后,由读取器读取标签的信息并解码送至相应的中央信息处理系统进行相关处理,从而实现对物体识别信息的采集、处理及远程传送等管理功能。 

1.2 RFID的特性首先,具有数据的可读写功能。可一次非接触读取多个RFID标签的信息至数据库内,并可将信息回写到标签。第二,具有小型化和多样化的形状,可以应用在不同产品上。第三,具有耐环境性。 抗脏污,不需擦拭可读取。第四,具有可重复使用性。第五,具有可穿透性。可进行穿透性通信(铁质金属除外)。第六,数据的记忆容量大。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虽然RFID技术20世纪就已开始使用,但近年才被列为21世纪十大重要技术项目之一。当今世界各国都致力于研究RFID技术并推广应用。据统计,2005年仅欧洲RFID市场已达到50亿美元以上, 并以每年约40%的速度增长。已涉及到RFID应用的领域有门禁、资产与货物管理、医疗及交通应用、超市及图书防盗、动物监控、自动控制、智能卡甚至手机等。Wal—Mart百货正式要求其所有供货商在2005年底以前必须在货物装箱上安装RFID标签。在图书馆界,2003年8月国际图联大会信息技术专业组将“图书馆服务的无线技术——脚D的使用”列为一个开放式讨论会主题。国内深圳市图书馆在其新馆(2006年7月投入使用)建设过程中已全面采用了RFID技术 。 

2 对图书馆的影响 

  RFID技术不只是简单的条码代用品。它的系统化运用可能对图书馆的整个工作流程产生革命性影响, 进而引发新的业务流程重组,使图书馆得到发展,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2.1 编目加工工作可能实现编目工作前移至出版环节,简化图书馆加工流程。 

2.1.1 实现自动编目。近来出版界一直在探讨中文图书ECIP计划,目的是在出版物制作过程中就利用计算 机排版文件的相关部分自动提取书目记录所需的元数据,生成标准化格式的数据供全社会使用,以解决重复编目的问题_2 J。RFID标签具有数据记忆容量大(目前已有4K一16K的产品,并可随技术发展而增长)、形状小、多样化的特点,符合随书存储书目数据的要求。如果能实现每册新出版图书附带统一的RFID标签,存储自动生成的规范书目数据,并按规定协议预留供其他相关行业(如书店或图书馆)写入的区,就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动编目,并节约大量的社会劳动成本。日本出版仓库流通协会早在2003年就做出将RFID 引进出版行业的决议,并进行了相关实验。 

2.1.2 简化加工流程。数据加工方面,新书到馆后的分编、验收人员使用读取器直接读出RFID标签中存储的数据,由配套的计算机系统自动批量生成每册书的业务注记(如馆藏排架位等),并回写入RFID标签,同时自动将相关数据导入到图书馆中央数据库。文献加工方面,由于RFID本身具有寻址、防盗功能,可省去粘贴磁条、书标、条码等步骤,最大程度地保持文献原貌。 

2.2 馆藏管理工作打破传统分类排架格局,简化典藏工作,强化统计分析功能,方便读者借还。 

2.2.1 改变文献排架体系。RFID系统与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结合,可实现文献定位导航,通过终端直观自助地查找到文献的物理存放信息,从而打破传统的以索书号为依据的文献分类排架体系,实现以读者为中心的灵活排架。据悉,深圳图书馆新馆就采取了“RFID+架标、层标定位”排架模式,配合OPAC定位导航,提高了读者查询文献的效率。 

2.2.2 实现文献自助借还。利用RFID的非接触及可读写特性,可通过自助借还设备实现文献的自助借还。配合自动分捡设备,更可实现文献自动归架、打造无人服务的自动存取式图书馆。例如建于20世纪的美国华盛顿大学图书馆使用大型自动机械(配合建筑物内的大型传送带)进行待上架文献分捡传送,深圳图书馆采用电力驱动并装配有车载计算机和RFID识别器的智能书车自动寻址运送;香港理工大学机械系的学生则在西门子资助下研发了全自动化的“图书存取系统”,使得整个借书还书过程完全自动,并且仅需30秒至1分钟。 

2.2.3 简化藏书管理、强化统计功能。在拥有几十甚至数百万册藏书的图书馆中,藏书清点工作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大型任务。文献乱架现象也颇令工作人员烦恼。借助非接触式的RFID读取器可轻松处理这些工作。将内置图书盘点程序的RFID专用读取器在书架上依次划过,就可检测出乱架图书信息并发出声光报警。如果在RFID标签中存储每种文献的重量、开本等物理特性并在归还时通过相关设备自动检测核对,还可解决长期困扰图书馆的损毁、更换文献现象。如果在书架上安装监视装置侦测每本书籍被翻阅的情况,并将结果回写入RFID标签,可轻易地获取过去无法统计的单册书籍阅览次数,从而为采访、藏书剔除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2.3 对图书馆的影响 图书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有机体,其内部业务的变革必将延伸到这个有机体的方方面面。如同计算机技术的全面推广,RFID技术也会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设想,图书馆将在以下方面发生变化。 

2.3.1 与其他学科的进一步融合。RFID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可帮助实现读者自助式服务甚至无人化管理,将图书馆员从纯事务性、体力性的加工、整理工作中解放出来,转而从事更专业的信息咨询及其他研究性工作,加快图书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速度。传统上属于图书馆学范畴的编目工作前移到出版行业,又使图书馆学科与出版学科联系更加紧密。 

2.3.2 与其他行业融合。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如今的图书馆业务在很大程度上依附于计算机网络。RFID技术涉及的领域可能更广泛。未来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在温暖惬意的家中,通过因特网访问图书馆的主页,找到所需文献后,轻点鼠标,使用存储于个人手机或智能身份证之中的电子证书确认身份,发出借阅申请,图书馆远程系统会自动响应,通过RFID文献定位系统迅速查找到该书并连同借阅人信息一同传送到全国邮政传递系统,读者所要做的事就是坐等文献自动送上门。归还时读者将书投进离家门最近的邮筒,文献就会自动还回到借出的图书馆。如果需要在线阅览或购买其电子副本,读者只需通过电子证书证明身份,点击相关的链接向图书馆或者是版权所有者进行网上支付,下载的文献甚至可以直接通过手机进行阅读。如果所在地图书馆没有所需文献,读者可通过网上虚拟参考咨询系统向图书馆员提出帮助申请,由馆员提供专业帮助,获取所需文献。图书馆与邮政行业、出版行业、网上支付及政府的身份认证系统、电信运营行业等实现无缝链接后,图书馆就会变得如同天堂一样。 

3 存在的问题 

  天堂一样的图书馆固然美好,但要在短期内达到这样的效果并非易事。RFID大规模投入应用,还有各式各样的问题与困扰尚待解决。 

3.1 标准问题 

  从前面所设想的场景中我们应该体会到,RFID技术的最大价值,在于其能在开放式的运作中实现增值,即越是开放的应用越能体现它的优势。但日本和美国的技术标准互不兼容,其他许多国家陆续开始制定自己的标准。我国在制定国家标准的过程中,应做到RFID数据内容标准、RFID技术标准(Technical S~dards)、RFID性能标准(Con.formance Standards)与国际标准完全兼容,而RFID应用标准(ApplicationS~dards)则应充分考虑我国国情和中国市场的优势,并充分利用其他全球组织目前已经制定的标准,以应用为主导,在特定的应用环境中,对识别对象的编码、RFID技术的应用做出了具体的约定_7]。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出台的新标准必定能兼顾各个行业的整体性应用,推动我国RFID市场的发展。要想实现基于RFID的跨行业性应用,图书馆界技术人士亦应以积极姿态联合其他行业专家进行此方面的技术实践,并提出总体思路,获得政府的认可,同时参与到国家标准制订过程中去,以整体陛思维为行业应用标准提供导向。 

3.2 成本问题  

  RFID技术的普及涉及到诸多方面,限制其市场规模化最主要的原因是RFID标签的成本较高。目前RFID 标签的价格仍徘徊在2元左右。随着印刷天线的采用及市场应用的推动,其成本将会进一步降低。中国信息产业商会RFID与电子标签应用分会执行副秘书长欧阳宇表示,中国在两年内就能推出价格在0.4元左右的产品_8]。此价格已经较接近于图书馆每加工一册图书所需的条形码、磁条、书标等耗材的成本价,意味着RFID标签在图书馆行业得到大规模应用将成为可能。 

3.3 技术问题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在某些行业小规模应用(如交通、小额收费等)RFID的技术已经相对成熟。由于RFID技术的应用范例还不是很多,尚不能很好地与RFID系统的长处结合,RFID要进入大规模的物流和零售业商用,还有很多的未知因素,主要是系统集成方面。深圳市图书馆在软件配置与整合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样本。该馆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图书馆管理系统DILAS上开发RFID接口,针对图书馆特性设计了智能书车、馆藏文献定位导航等特色RFID应用,并获取了成功。但这只是初步成绩,与理想中实现与各行业系统进行基于RFID应用的无缝链接,还有漫长的距离。 

3.4 其他问题 

  例如备受读者关注的隐私权问题、以及最终用户对RFID技术的片面理解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RFID 技术的使用。 

4 结语 

   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几乎所有图书馆都表示,对于RFID技术,不是用与不用,而是何时采用的问题。目前图书馆行业应结合国家发展RFID产业“企业为主、政府推动、构建产业联盟”的总体思路,以单个馆为主体建立起各种层次的应用样本,以点带面发挥示范作用,积极寻求政府支持,并在新的应用中实现跨行业应用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吴唏,马瑞,李星光.RFID系统及其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J].图书馆论坛,2005,25(1):4—8. 
[2] 陈源蒸.在图书排版过程中实现“自动编目”[J].数字图书馆论坛,20O6,(3):23—29. 
[3] (日)大竹靖夫,孙珍芬.RFID在日本出版行业应用的可行性试验[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4,9(9):57—66. 
[4] 吴唏,甘琳,马瑞,等.迈向智能化图书馆——无线射频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和创新[J].中国图书馆学报,20O6,32(6):65—68. 
[5] 杨柳.24小时图书馆或可望实现[N/OL].大公报,2OO7—10—26.【2OO6—11— 
10J.http://www.takunpao.com:82/news/ob/10/26/GW 一641532.htm. 
[6] 黄昌宏.RFID无线射频识别标识系统的探讨[EB/OL].(2007—08—09)http://www.e— 
works.net.cn/ewk2004/ewkArticles/467/. 
[7] 钱恒.关于我国RFID发展的几点思考[EB/OL].(2005一o8—12).http://www.xinxihua.cn/tech/2005 
—08/41922.htm. 
[8] 中国自主RFID标准有望于2OO7年正式出台[EB/OL].(2OO6—09—26)[2OO6—10— 
07].http://www.rfidworld.com.cn/news/200592621313O4758.htm. 
[9]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等1O部委.中国射频识别(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M/OL].(20O6—06— 
09).http://www.eetehinaeom/15ARTOC;KS,2006JUN,PDF,CHINARF1DWHⅡEPAPER.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