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RFID世界网 >  技术文章  >  交通  >  正文

RFID射频识别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

作者:林祥兴
来源:智能交通管理杂志
日期:2013-08-01 10:37:10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在城市智能交通及其它涉车管理领域的应用构想。并通过在厦门市试点工程的成功案例阐述了基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实时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在智能交通领域具有的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极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RFID智能交通GPS

  一、前言

  交通拥堵是当今世界各大城市存在的诸多交通问题中最主要的一个,也是引发其他交通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交通拥堵不仅影响城市道路系统的运营效率和秩序,同时还会引发交通事故,增加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等,进而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生活品质的提高。为了应对交通拥堵这一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遍问题,各个城市纷纷投入巨资建设道路以增加供给,交通管理部门亦想方设法以优化交通组织,实施交通管理制等来强化路面交通管理,但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供需失衡所带来的问题。

  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与对策研究中,人们逐渐认识到面对业已生成的交通需求,仅仅靠增加道路供给,强化路面管理等被动应对的方式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交通问题的。而应该考虑怎么样在有限的道路资源条件下,通过需求管理、发展公交、主动引导、提前预测、及时干预等主动方式来提高道路资源利用率,充分发挥交通资源效益,才是解决交通问题的关键。

  上世纪后期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为进行主动引导交通生成和实施预测性干预管理提供了条件,智能交通的概念应运而生并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希望。各地纷纷开展智能交通研究和建设,并尝试运用各种科技手段提高交通管理的主动性、针对性、及时性与准确性。但是,由于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动态综合系统,其主要管理目标和服务对象是移动的车辆,因此,基于传统的交通监管数据采集方式之上,要建立起一套实时、准确、完整、可靠、高效的交通管理与控制系统是困难的。而随着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日渐成熟和在许多领域的成功应用,它所具有的对移动目标(车辆)的准确识别与严密监管的优势,无疑将在未来交通智能化进程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1、RFID概述

  RFID技术全称为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非接触式智能自动识别技术。它可以作用于各种恶劣环境,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射频识别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无需人工干预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RFID技术同其他的自动识别技术(条形码技术、光学识别和生物识别技术,包括虹膜、面部、声音和指纹)相比,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信息量大、非视觉范围读写和寿命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物流、供应链、动物和车辆识别、门禁系统、图书管理、自动收费和生产制造等领域。

  2、RFID技术起源

  RFID的基本技术原理起源于二战时期,最初盟军利用无线电数据技术来识别敌我双方的飞机和军舰。战后,由于较高的成本,该技术一直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并未很快在民用领域得到推广应用。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芯片和电子技术的提高和普及,欧洲开始率先将RFID技术应用到公路收费等民用领域。到二十一世纪初,RFID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其在民用领域的价值开始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西方发达国家,RFID技术大量应用于门票防伪、生产自动化、门禁、公路收费、停车场管理、身份识别、货物跟踪等民用领域中,其新的应用范围还在不断扩展,层出不穷。

  3、RFID发展历程及趋势

  RFID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941-1950年,雷达的改进和应用催生了RFID技术,1948年奠定了RFID技术的理论基础;1951-1960年,为RFID技术的早期探索阶段,主要进行实验室研究,其相关理论和技术尚不成熟;1961-1970年,RFID技术的理论得到了发展,开始了一些应用领域的尝试;1971-1980年,RFID技术与产品研发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并出现了一些早期的RFID应用;1981-1990年,RFID技术及产品进入商业应用阶段,各种规模应用开始出现;1991-2000年,RFID技术标准化问题日趋得到重视,RFID产品得到了广泛应用,并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2001年以后,RFID产品种类更加丰富,且成本不断降低,行业的应用规模不断扩大,促使RFID技术的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完善。

  近年来,RFID技术已经在社会众多领域开始应用,对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保障公共安全以及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未来的几年中,RFID技术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电子标签、读写器、系统集成软件、公共服务体系、标准化等方面都将取得新的进展。随着关键技术的不断进步,RFID产品的种类将越来越丰富,应用和衍生的增值服务也将越来越广泛,通过构建RFID公共服务体系,将使RFID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和利用更为深入和广泛。

  三、RFID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

  RFID射频识别技术以其实时、准确地对高速运动目标的快速识别特性,相较于传统的交通信息采集技术有着无以比拟的优势。作为一项新兴并走向成熟的技术,RFID射频识别技术,将成为未来交通信息采集与监管的主要手段。它在交通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也必将成为未来智能交通的发展趋势。下面重点介绍RFID在城市智能交通管理领域的应用。

  (一)交通信息检测与采集

  1.机动车流量信息:系统可以实时获取每个采集点每个车道的实时过车数据,并精确获取车辆的类型,从而形成各个节点车流量、车道占有率、各种车车型比等流量相关信息。

  2.道路平均车速:系统可以通过计算某个时间段所有经过该路段的车辆的平均车速,并以此判断该路段的交通通顺情况。通过对城市路网各个路段的平均车速计算,就可以实时掌握整个城市道路交通通顺情况。

  3.道路拥堵状况:系统可以通过RFID射频识别设备,通过系统连续读取同一辆车RFID信息的次数(远远超过正常行驶的数值)以及对进入和离开车辆数量差的判别等分析运算,可以实现对单车道拥堵、多车道拥堵或缓行及路段拥堵等多种道路拥堵状况进行检测。

  (二)智能交通控制

  (1)交通信号优化控制:利用射频识别精确采集的优势,能够获取路口、路段及区域内在途车辆的流量、速度、车型等各类交通信息,支撑交通信号的实时协调控制。

  (2)公交及特殊车辆信号优先控制:RFID识别技术可以准确判断检测到的目标车辆身份,从而保证公交优先信号的实施;同时也为公交专用道管理提供保障。另外,在系统中设定为VIP的车辆,也将会享受到信号优先的便利,以减少交通警卫对群众日常生活的影响。

  (3)特定区域出入管理:依靠RFID的精确识别功能,对特定区域实施准入管理,凡未在系统中申请许可通行的车辆,将会被系统自动拦截,禁止驶入。

  (三)综合交通管控

  1、交通违法行为检测

  通过与视频监控、视频抓拍系统配合,通过RFID射频识别设备对过往车辆进行检测、抓拍和身份判别。

  (1)逆向:根据车辆在通过两RFID识别设备区间的时间先后次序,可以判断该车是否是在逆向行驶。

  (2)不按车道行驶:通过在车道上部署的RFID识别设备的实时检测功能,可以判断该车是否在规定车道行驶,系统会自动记录违规不按道行驶的车辆。

  (3)禁行检测:如违反单双号限制、或某些道路不允许特定车辆进入等,在系统中设置禁行条件,就可方便地对违法车辆进行抓拍。

  (4)区间测速:系统可以通过检测某一辆车连续经过两个相邻节点的时间差,计算该车在该路段的平均车速。

  (5)超载超限自动记录:利用RFID识别设备与路面自动称重设备结合,实现超载超限违法车辆的自动记录,提高执法效率。

  2、交通治安管理

  (1)车辆身份认定及套牌车辆检测:电子标签与车辆一一对应且不可拆卸,车辆号牌等信息可储存于电子标签中,从而奠定了数字化、智能化交通管理的基础。车辆的注册登记以及牌照管理一直以来都是交通管理部门的管理重点也是难点所在,黑车、假牌照等问题始终都没有得到根除,采用RFID技术实现车辆电子注册管理系统就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利用标签的ID号码唯一性的特性,实现车牌的防伪功能。由于标签可以被远距离识别,无需停车及人为干预就可以监查,因此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加强对车辆的监查力度,加大对非法车辆的打击力度。

  (2)电子号牌、电子驾驶证和行驶证管理:通过电子号牌/标签的使用,能够实现远距离、不停车监测;通过驾驶证和行驶证的电子化,方便执法人员快速获取驾驶人和车辆信息,实现高效、规范执法,大幅提升管控效率。

  (3)治安卡口的车辆全天候自动监测:对城市主要出入口、关键道路及交叉口的连续监控,对所有通过该卡口的机动车辆进行记录,是解决违章逃逸、机动车盗抢及以机动车为工具流窜作案打击犯罪行为之有效的方法。鉴于摄像头的性能,拍摄角度和天气等原因,传统的视频监控无法拍摄到,拍摄清牌照号码,无法准确识别车辆。而且传统的视频监控在识别上是被动识别,即要人工识别,这会大大影响牌照的识别速度。采用RFID电子标签车辆牌照与识别系统,建设新型智能治安卡口系统可以做到对车辆号牌的自动识别、快速处理、定位报警,可为及时快速侦破这类案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与传统的视频监控相比,RFID电子标签车辆牌照与识别系统具有主动性,及时性,准确性,无需人工干预的优点。

  (4)重点车辆查缉布控:系统通过对全城(或更大范围)RFID采集设备的联网。将小区(单位)门禁、停车场收费等与遍布全市路网的RFID采集设备联网,织成一个严密的车辆管控网络,嫌疑车辆一旦经过任何一个采集点,系统将会自动报警,为查缉涉案嫌疑车辆提供帮助,同时还可以实现未年检车辆报警等。

  (5)车辆实时跟踪与行驶轨迹回放:通过路网上的RFID采集设备的实时检测功能,监管部门能够实时跟踪目标车辆,回放目标车辆的行驶轨迹。

  (6)抢盗车辆检测:RFID车辆防抢盗,是在车辆上安装一主一副两张RFID长距离卡,主卡固定安装在车辆前挡风玻璃上,副卡采用插卡式方式安装在主卡旁边,车辆正常行驶时,副卡插在主卡旁边,车辆经过城市里安装了RFID射频识别设备的各个检查点时,读卡器能同时读到主、副卡信息,则认为该车辆为正常情况。否则,则认为该车辆有被抢盗嫌疑。

  3、涉车收费管理

  (1)高速公路、路桥收费管理:在高速公路、专用道路、大桥、收费站等地方,通过安装RFID射频识别设备,读取过往车辆的RFID电子标签信息,判别车辆的身份信息,并通过后台结算的方式自动扣去相关费用的系统。

  (2)停车场收费管理:通过在停车场安装基于RFID射频识别设备的收费管理系统,可以记录车辆的进出时间,判断车辆的收费类型,对固定车辆自动放行,对临时外来车辆自动计算停留的时间长短和收费信息,从而提高停车场的车辆进出效率,实现此类场合的非接触式控制和自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3)城市道路停车路段收费管理:如果在停车路段安装RFID射频识别设备,通过读取进入、离开该路段的车辆信息,自动判断车辆是否停放及停放的时间长短、计算停车费用并从账户上扣除停车费用,则可以极大的提高路边车位的管理效率、减少各类收费纠纷、提高停车收费的透明度和自动化程度。

  (4)拥堵收费管理:通过RFID射频识别设备读取高峰时段途经特定道路的车辆,对其进行实时扣款收取拥堵费,如与车辆关联的账号中没有余额,则用摄像机进行抓拍,通知车主补缴拥堵费。以此提高用车成本,通过需求管理政策缓解城市道路拥堵。

  4、公交管理

  (1)公交车辆位置管理:将RFID技术的无线识别功能运用到公交车辆的位置管理上,可以采集公交车辆实时位置信息,实现后台各类管理和服务。

  (2)公交调度管理:可通过RFID技术实时监控掌握公交线路所有在途车辆的运营情况,并及时迅速地针对不同的突发状况作出反应,保证公交服务的稳定性。当公交车辆遇到堵车情况时,调度管理中心可通过联网电脑及时得知情况,并通过网络定位迅速判断出车辆所在的路段,在尽可能短的反应时间内,将相关路况信息提供给会经过该路段的其他车次,还可及时采取相应的调度措施。

  (3)站点信息显示:通过对公交车辆的识别定位和数据网络的传送,可以向乘客实时显示该条公交线路的运行情况以及下一趟车离到站的情况,使乘客有更多的"知情权",等车做到心中有数。

  (4)公交停车场、加油站的智能化管理:公交车停车场出入口的读卡设备可在每辆公交车进出的同时自动读取相关信息,使停车场的管理人员能够即时了解停车场整体的运行情况、当前容纳的公交车数量的多少及进出车辆的相关信息等。而在停车场内部的几块停车区域内分别设置的读卡设备更可通过读到的数据判断当前该区域停车数量等,是停车场整体规划管理的有效数据来源。同样,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还可为加油站实现公交车加油的规划管理。当公交车驶入加油站时,加油站配置的读卡设备可自动识别公交车上标识卡中的相关信息,从而将汽油费用自动从账户中扣除,并将加油的时间、数量等数据自动更新存档。这样的统一管理,不仅提高了公交车队的管理、运营效率,而且也减少了因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疏漏、提高了整体质量。

  (5)车辆中途考勤管理:当携带车载标签的车辆经过设有RFID识别设备的站点,车辆上车载标签发送每一辆车辆对应的标识码。车站上的识别设备将自动记录下此表示车辆唯一号码的标识码和此刻的具体时间,实现考勤管理。

  (6)城市交通规划依据:通过对各个线路的数据收集,城市政府的交通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便拥有了真正的可视化监督管理工具,并且直观、真实、可靠,能够比较全面而客观地反映出当前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促使其加大力度进行维护和改善。无论是当天实时的交通信息,还是一个阶段积累后所获得的历史数据,都可成为城市各条线路运营质量评估的参考依据与评价标准,对于运营状况不佳的,可及时加以整改,调整线路或停止运行;对交通不方便的路段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或整修道路。此外,综合各条线路的运营状况,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整体评估城市公共交通的现状,为公共交通问题的进一步发展与改善提供思路。

{$page$}

  5、交通运输管理

  (1)货运车辆运政管理:通过在货运车辆上安放防撕毁电子标签或挂锁式电子标签,并利用RFID设备对标签中的车辆相关数据进行自动采集;通过车载终端、货物管理子系统和后台系统,实时对车辆进行定位和调度,能够对货物的安全进行实时追溯,有效防范运输过程中人为的管理漏洞,从根本上解决了货运车辆管理中的各类管理和安全问题。同时,以IC卡为信息载体,对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执法人员的各类证照进行管理,实现身份识别、出入控制、从业资质管理、监督检查、培训考核等功能,提高行业监管效率。

  (2)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采用RFID电子标签对危险化学品及运输设备进行自动识别和跟踪,结合通讯技术实现实时监控和网络化管理,确保危化品车辆按规定路线行驶,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监管力度,保障交通运输安全,预防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

  (3)客运车辆运输管理:采用RFID电子标签,对客运车辆进行标识,在特定区域建立读写器网络,快速识别和跟踪客运运输情况,监管客运车辆的行驶路线、休息地点、休息时间等信息,并能够自动采集国内及道路运输车辆的准确交通流等统计数据,为行业管理、企业运营服务提供信息资源、动态监控手段和科学决策支持,为保障运输安全提供辅助支持手段。

  (4)大型客货运站车辆场站调度管理:在场站建立RFID应用系统,对进客运出场站的车辆和货物进行自动识别,实现车辆进出管理、场站及枢纽操作自动化等功能,提高作业效率,减少集疏运作业的拥堵和差错现象。

  (5)出租车资质及运营区监控:将带有车主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车牌号码、单位、第一联系人、联系电话、厂牌型号、购车时间、发动机号、车架号、隶属公司、发证时间、有效时间等管理信息的RFID电子标签型运营证粘在出租车右后窗的三角玻璃处,执法人员使用手持识别仪当场就能把出租车的车牌号、发动机号、车辆颜色、营运证等资料读出,以有效、快速地识别正规出租车和"克隆"出租车。同时,通过在各个交通主干道架设检测基站(监测基站由摄像机、GPRS系统、电子运营证读写器和数据处理系统三部分构成),可实现对出租车的实时定位。

  (6)养路费、税费自动征稽管理:通过将RFID标签应用在车辆上,交管中心可以有效识别车辆身份,通过后台系统查询车辆缴费状况,对年审即将过期或养路费缴纳即将过期的车辆进行提醒。

  (7)车辆安全检测线监管:在检测线安装RFID采集设备通过电子标签自动识别功能,有效防止检测线弄虚作假等现象。

  6、其他交通相关领域管理

  (1)公车运行、消费自动付费监控管理:在公务车上安装GPS+RFID车载电子监控系统,采取GPS全球卫星定位技术、RFID身份识别和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技术等现代信息化手段,将公务用车管理纳入电子监察系统。只要点击某辆公务车的车牌号码,马上可知这辆车在路上的哪个位置。若哪辆公车"私奔",都会在监察屏幕上一目了然。除了有GPS装置实时知道车辆的行踪外,公务用车上还安装RFID射频识别终端,是谁在用车也一目了然。该系统可有效节制公车私用,而公车私用现象的减少直接带来公车使用里程的降低,相应的燃油费、路桥费、停车费等消费支出随之得到有效控制。

  (2)交通强制险履保监控管理:通过将RFID电子标签集成在交强险标志之内,可实现电子标签唯一标识管理且损毁无效,完全消除伪造的可能;同时该RFID电子标签可无接触式快速读取,与各管理单位数据库关联,与车主、车辆、车牌等信息绑定关联,方便相关机构核查及事故处理时的快速查询,实现信息透明化管理。

  (3)受保车理赔协查核实:将RFID电子标签集成到车险卡中,在出现车险事故时,只需用读卡终端扫描车险卡,该车的所有信息都可得到,同时处理过程中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直接通过终端实时传到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的处理结果也可实时传输给终端,这样可以更好的保护好现场,最大可能的保证现场的公平性和完整性,从而更好的处理事故,做到快速的同时确保公平公正。

  (4)环保电子绿标应用管理:"电子绿标"(在绿标中间加入RFID电子标签)不仅不再让汽车挡风玻璃处花花绿绿,实现了低碳,还有强大的信息功能。"电子绿标"内包含着丰富的车辆环保信息。其中包括车主姓名、车辆牌号、检测时间、排放达标情况等,电子标签就是车辆的电子车牌,其还有防伪功能,每一个芯片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码,并利用写保护进行信息加密保护,防止非法修改、克隆。"电子绿标"能完善机动车排放监管系统,及时地准确收集和掌握各种车型、各个车辆的排放状况,最大程度地解决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大大提高管理效率。

  (四)社会化信息服务

  1.实时路况发布:通过对路段在途车辆速度、流量等信息的精准采集,采用电视、网络、广播、诱导屏、微博、微信等多种渠道发布实时路况信息。

  2.在线行车导航:依托射频识别技术对区域路网交流分布态势的精确采集,以及对在途车辆位置信息的实时获取,结合交通流预测预报系统,为驾驶人提供在线行车导航服务。

  3.静态停车诱导:依托RFID技术对在途车辆位置信息的实时采集,结合后台停车位管理系统对停车位的动态调度功能,为驾驶人提供静态停车诱导服务。

  五、RFID射频识别技术在厦门智能交通管理中的成功应用

  厦门是一座海湾型城市,主城区是海岛,通过桥梁、隧道和海堤与大陆联接,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展和岛内外一体化建设进程的加快,进出厦门岛交通日益增加,为了缓解进出岛通道交通压力,提高车辆进出厦门岛收费站的通行效率,从2005年开始厦门在全市推行不停车收费系统,政府免费为全市车辆安装了射频识别电子标签,用于各桥隧(堤)的不停车收费管理,系统运行多年来稳定可靠。目前在厦门56.7万辆的本地籍汽车中有53.8万辆已经安装了RFID电子标签,安装率达95%,还有2.5万辆经常在厦门市区行驶的外地籍车辆也自愿安装了厦门的电子标签,为射频识别技术在厦门市智能交通中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基于此,厦门早在2009年初便开始探索尝试射频识别技术在城市交通管理领域中的应用,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投资200万元,在嘉禾路沿线5公里路段的6个断面,52个车道上安装了射频识别交通流量采集设备。首次将射频识别技术作为道路交通流量采集的方式,实现了流量采集、拥堵报警、异常检测、实时跟踪与历史轨迹回塑;以及路段平均车速、行程时间预估等功能。试验项目取得极大的成功,被称为我国"车联网"建设的雏型,为进一步推广建设创造条件。

  射频识别技术在城市交通管理实际中的应用实践证明,其自动精确识别及动态信息采集的巨大优势,对实现精细化管理、智能化控制、准确化打击、人性化服务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为提升城市涉车管理与服务水平,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在积累了丰富的建设、应用与管理经验后,厦门于2011年开始启动RFID射频识别技术应用一期工程建设,投资1850万在城市核心区六条主要干道和"四桥一隧"进出岛通道上建设了160套射频识别交通流量自动检测采集设备,在一期工程实施区域内形成了以RFID射频采集为主要手段,视频检测、地感线圈、GPS浮动车检测等手段为补充的多元化交通信息采集系统。为配合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厦门还配套建设了以信息采集与辅助决策系统为基础,智能化交通控制与多元化交通信息服务为主要应用的智能交通集成控制平台,将原有的公安交通指挥中心升级为厦门市智能交通控制中心(IntelligentTransportControlCenter,简称ITCC)。

  目前厦门市"ITCC"集成控制平台已经具备了路网运行监测、实时流量检测、异常状况(突发事件)报警,交通态势预测、信号智能控制、信息自动发布等主要功能,同时还兼具公安交通指挥调度、特别勤务管理和交通执法等功能。初步形成了基于RFID射频采集的多元数据融合为基础的智能交通管理、控制与服务系统,有效地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提升了城市交通服务品质,提高了城市交通管理效益。

  (一)应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采集道路交通信息,不仅能够实时、准确地检测到交通流的"量",而且能够精确识别其"身份",为实现全路网运行状况监测、在途车辆统计、路段流速运算、异常事件报警等提供条件。现在厦门市智能交通控制中心凭借射频采集精确识别的优势,通过对历史海量数据的深度挖掘和数学模型运算,不仅能够实时监测当前路网运行状况,而且能够方便准确地预测未来路网运行态势;由于对通过采集断面的每一部车实现了精确识别,不仅能够实时监测路网正常运行状况,而且能够及时检测到路网运行异常状况并报警;因此,不仅可以预测出周期性拥堵,还能预测因突发(异常)事件引发的周期性拥堵。从厦门市智能交通控制中心基于城市路网的态势分析图表上,可随时查看某条道路的"24小时车辆速度趋势"、"24小时流量趋势"、"24小时路段拥堵次数的趋势"等现状与历史某一天(默认上周同一天)的对比分析;可实时查看进出岛车辆数的对比和交通状态等级的比对图表;可实时查看拥堵路段排名等。形成了以射频识别为基础的多维度统计分析与决策支撑系统。

  其次,基于多维度的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的多周期道路交通路况预测预报体系已经在厦门成形。系统依托以RFID射频采集为主的信息采集手段,进行多元数据融合和深度挖掘,支持对5分钟、30分钟、1小时、12小时、一天或一周等短期交通路况的预测预报;同时通过一定时期的数据积累,系统还将支持中、长期路况预测预报。不久的将来,厦门市民就可以像查询天气预报一样查询到自己计划出行的时段路网的交通状况,合理选择出行时机,规划最佳出行路径。

  (二)应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作为交通流采集手段,凭借其精确识别的优势不仅能够统计路口交通流的通过量,而且能够分析出下游路口交通流的需求量,不仅能够检测交通流量,而且能够获取交通流速;不仅能够检测某一断面的流量,而且能够知道某一路段或区域内在途车辆的总量。因此以射频识别技术作为交通流采集手段将彻底改变传统的信号控制模式,实现其它采集手段所无法实现的效果。

  1、以射频识别技术作为路口流量的采集手段,可以采集到路口交通流的"需求量",路口信号配时以满足上游来车的需求量为依据,使配时更趋合理。尤其是当路口流量趋于饱和时,依然能够合理均衡各向需求,合理分配时间。

  2、以射频识别技术采集的交通流数据不仅有实时的"流量"数据,而且有实时的"流速"数据;为实现浮动车速的信号协调提供条件。厦门市在核心区域应用射频识别技术采集的流量与流速,对信号实施协调控制,能够根据不同的流速与流量,达到"绿波"效果。

  3、利用射频识别技术精确识别的特点,系统能够随时掌握某一区域(或路段)内的在途车辆,进而确定该区域(或路段)的交通强度。并以该交通强度为依据,运用"基于交通强度的城市路网分层次、多目标信号控制方法"对路网交通信号实行区域集中协调控制,从而达到均衡路网负荷,提升路网整体通行效益的效果。

  (三)充分发挥RFID射频识别技术精确识别的优势,构建人性化的交通信息服务体系。射频识别技术使我们在采集交通流量的同时能够同时采集到通过采集点车辆的"身份",进而实现对定制客户车主个性化信息服务和对所有车主的人性化信息服务。目前,厦门正在规划建设基于射频识别的路况动态信息和静态停车信息的点对点信息服务系统,根据射频采集识别的车辆身份信息,通过手机短信,车载导航设备等,点对点地向车主发送路况信息和停车场库信息。

  (四)凭借RFID射频精确识别的优势,实施对违法车辆的精确化查处,不仅大大提升了执法的精确性和取证质量,而且极大地提升了执法效率。2012年厦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期间,厦门智能交通控制中心采用射频识别技术查处违反限行规定的车辆,每天执法量达2万余起。系统自动采集、自动记录、自动发送告知短信,违反规定的车辆一旦进入管制区域,即刻收到告知短信,起到很好的警示教育作用。系统启用的第二天,违反规定的车辆即减少三分之二,收到了极好的效果。而且系统执法全程无需任何人工操作,大大提升了执法质量与效率。

  另外,射频识别技术为重点车辆实施点对点管控创造了条件,目前厦门正在推动在校车等重点车辆上采用射频技术实现行驶区域、行驶路线的监管。

  (五)多渠道的交通信息发布方式,为市民提供全方位立体式的信息服务。在大胆采用高新技术,大力推进交通智能控制的同时,我们依托厦门市智能交通控制平台的强大功能,大力拓展交通信息公众服务渠道,通过户外信息屏、互联网站、手机终端等多种信息发布渠道,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交通信息服务体系,目前厦门市"ITCC"已经拥有以下几种交通信息发布渠道。

  (1)户外49座交通信息屏实时发布动态路况信息;(2)厦门交警网以地图展示方式每三分钟刷新一次当前路况信息;(3)XMITCC微信平台。关注"XMITCC"的用户,只需点击"位置",微信平台将会通过文字和图示化路况形式告诉你附近的当前实时路况,对于部份已开放的视频资源,平台回复的信息内容甚至包括了实时视频和最新视频截图;(4)厦门市智能交通控制中心微博。中心平台将会每半小时自动播放一次全市路况信息,在重大节假日或交通突发事件中,微博平台将全程跟踪播放;(5)手机短信平台。手机用户(非智能手机亦可)只要输入"LK+道路名称"发至1063999122,系统即刻会自动回复路况信息。(6)广播电台。厦广交通广播电台进驻ITCC,依托中心强大的路况检测数据和视频,随时播放实时路况信息。

  下一步,厦门将进一步拓展交通路况信息服务渠道,包括开发专门路况服务的专业手机应用APP,与运营商合作开通路况查询热线,开通有线电视路况查询,与车载厂家合作在车载终端上开通实时路况信息等。

  "在家看电视、上网站,开车听广播、看大屏,坐车走路还可以刷微博、用微信"。在路况日益复杂的今天,厦门ITCC路况信息服务平台将努力为市民提供更加方便、容易、直观的交通路况信息服务,使它成为市民了解实时交通信息的重要窗口和出行的"指南针"。

  六、结论

  随着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蓬勃发展,结合厦门智能交通管理中RFID技术的成功应用经验,我们相信RFID射频识别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将愈加广泛、深入,在不远的将来,RFID射频识别技术必将助推智能交通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