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电子标签
  • RFID电子标签成为物联网最关键的技术,物联网与射频识别技术(RFID)技术关系紧密,RFID技术是物联网发展的关键部分,但RFID技术的应用却不仅仅在物联网领域。
  • RFID技术助力完善纺织面料智能化管理
  • 用一句话来概括在无人超市购物的技术环节,那就是通过为每件商品添加RFID标签(俗称电子标签),然后借助视觉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进行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完成商品销售。
  • 智能环卫系统在系统架构上同样采取部署前端感知采集设备+智能管理平台+数据中心的模式, 前端感知设备包括各类传感器、RFID电子标签、监控摄像头等,用于环卫数据的采集和上传。
  • 射频识别系统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即电子标签和阅读器。电子标签与阅读器之间通过耦合元件实现射频信号的空间(无接触)耦合,在耦合通道内,根据时序关系,实现能量的传递、数据的交换。发生在阅读器和电子标签之间的射频信号的耦合类型有两种。
  •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标签的应用目前已涉及各个领域。
  • RFID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同时,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RFID技术应用于集成平台业务开发,作为种新型的交通信息采集方式,比传统交通信息采集手段更精确。近年来,随着RFID技术标准的建立和推行,RFID应用与交通领域,用于作为交通信息采集方式已逐渐得到推。
  •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非接触式,远距离识别目标并可以多标签读写相关数据,无需建立机械或者光学接触。已经有许多行业都已经运用了射频识别技术,比如地铁卡、公交卡、身份证、门禁系统等等都能看到RFID的身影。RFID电子标签由于诸多特性,读取快速,使用自由,还可重复使用,被广泛使用。RFID技术助力无人仓库管理智能化建设。
  • 众所周知电子标签按照频率分类主要分为高频电子标签、低频电子标签,超高频电子标签,今天我们主要来了解超高频RFID电子标签的优点与应用。
  • 物联网进入了快速发展和应用阶段,物联网的安全的核心问题RFID电子标签安全亟待解决。本文对目前应用广泛的主要技术探讨RFID电子标签的安全问题,并对RFID电子标签信息安全问题主要的解决方案进行了分析。
  • RFID是射频识别技术的统称,同条形码、IC卡等其他识别方式相同,其基本功能是识别目标物品的唯一标识符(UID),所不同的是以射频传输方式来完成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并实现运动目标与多目标的识别。RFID同时又是一种数据通信技术,具备通信系统的基本构件如发送、接收和信道以及传输信息等基本功能,所不同的是其传输的信息是人为的、同定的。凭借其存储容量大、识别目标多、读取距离远、数据可加密等优点及发展潜力,RFID被誉为当今重要的技术之一。RFID系统应用与发展的关键是电子标签,文中重点介绍电子标签的关键技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提出了我国现阶段应用和发展电子标签的基本对策。
  • 基于SOPC技术的嵌入式以太网网络终端设备解决方案设计详解
  • 射频系统的工作频率是射频识别技术系统最基本的技术参数之一。工作频率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子标签的应用范围、技术可行性以及系统成本的高低。
  • 日本每天有大量未开封的食品因为过了保质期而被丢弃,造成巨大浪费。日本经济产业省12日起推行的一项智慧供应链大型验证性实验,通过射频标签动态管理商品的发货、进货情况和保质期等信息,试图解决食品浪费问题。
  • RFlD是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denti-fieation)的英文缩写,又称电子标签,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RFID的最早应用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用于区分联军和纳粹飞机的“敌我辨识”系统。与目前广泛使用的自动识别技术如条码、磁卡、 IC卡等相比。
  • RFID阅读器是读取(或写入)电子标签信息的设备。阅读器可无接触地读取并识别电子标签中所保存的电子数据.能自动识别物体。阅读器通过网口与计算机相连.将读取的标签信息传送到计算机上.进行下一步处理。
  • 典型的RFID系统包括可编程数据的电子标签,读写器以及处理数据的远端计算机三个部分。电子标签也就是射频卡,具有智能读写及加密通信的能力。读写器由无线收发模块、控制模块和接口电路组成,通过调制的RF通道向标签发出请求信号,标签回答识别信息,然后读写器把信号送到计算机或者其他数据处理设备。
  • 射频识别系统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即电子标签和阅读器。电子标签与阅读器之间通过耦合元件实现射频信号的空间(无接触)耦合,在耦合通道内,根据时序关系,实现能量的传递、数据的交换。
  • 大家对电子标签的封装形式、封装工艺了解多少?
  • RFID的英文全称是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又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感应式电子晶片,近接卡、感应卡、非接触卡、电子条码。
  • 考虑到我国实施的不停车收费系统采用的是双片式车载电子标签,这就需要车载电子标签有较强的电源模块为工作模块(读卡模块、DSRC接收发射模块等)工作提供足够的电力。
  • 冷链物流是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物流过程,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制冷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供应链系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冷链货物越来越纷繁复杂,相应对冷链物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 一个完整的RFID射频识别应用系统应当包括读写器、电子标签、计算机网络等设备。考虑到数据读取、处理、传输等问题,还应当考虑读写器天线的安装、传输距离的远近等问题。
  • RFID车辆盘点管理系统通过RFID电子标签的唯一性,赋予每辆车一个唯一的身份ID,然后建立数据库,把每辆车的名称、型号、入店时间等信息关联到相对应的ID号上,存储在数据库内。某公司50间店面均可以在公司权限系统平台内查看或录入车辆的RFID电子标签ID号,就可以直接查询或录入车辆的详细信息。
  • 国内在超高频自动识别技术研发上滞后国际2-3年,虽形成一批专利技术,但数量较少。超高频RFID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防碰撞算法、低功耗芯片设计、UHF电子标签天线设计、测试认证等方面。
  • RFID作为世界上最有战略意义的技术之一,已经应用到了很多行业中,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正在向更广的应用范围、更深的应用层次上发展。该文从市场和技术两个角度入手,对RFID从电子标签到应用系统及其相关领域的整个的产业链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讨论。
  • 1940-1950年:雷达的改进和应用催生了射频识别技术;1950-1960年:早期的识别技术探索阶段,主要处于实验研究;1960-1970年:射频识别的理论得到了发展,开始了一些应用尝试;1970-1980年:射频识别技术与产品研发处于一个大发展时期,出现了一些最早的射频识别应用;1980-1990年:射频识别技术及产品进人商业应用阶段;1990-2000年:射频识别技术开始向标准化迈进,其产品得到广泛采用;2000年后,标准化问题13趋被重视,射频识别产品种类更加丰富,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更加丰富和完善,单芯片电子标签,多电子标签识读等产品正在成为现实并走向应用。
  • RFID主要由阅读器和应答器两大部分组成。阅读器(如图1)是数据捕获系统,内含一个与应答器相配合的耦合元件。应答器(如图2)是数据载体,内含一个微型芯片和一个天线线圈组成的耦合元件。
  • 一套典型的RFID系统由电子标签、读写器和信息处理系统如图1所示。当带有射频识别标签(以下简称标签)的物品经过特定的信息读取装置(以下简称读写器)时,标签被读写器激活并通过无线电波开始将标签中携带的信息传送到读写器以及计算机系统完成信息的自动采集工作。电子标签可以如身份证大小,由人携带并当作信用卡使用,也可以像商品包装上的条型码似地贴附在商品等物品上。RFID计算机系统则根据需求承担相应的信息控制和处理工作。
  • 无线射频识技术是利用射频信号来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技术.RFID系统由电子标签(包括芯片和标签天线)、阅读器(含阅读器天线)和后台主机组成。当前,射频识别工作频率包括频率为低频(125KHz、134KHz)、高频频段(13.56MHz)、UHF超高频段(860~960MHz)和 2.45GHz以上的微波频段等。
  • RFID 系统一般由电子标签、读写器、后台计算机组成。电子标签,又称为射频标签、应答器或数据载体;读写器又称为读头、通信器或读出装置(取决于电子标签是否可以无线改写数据)。电子标签与读写器之间,通过祸合元件实现射频信号的空间(无接触)祸合;在藕合通道内,根据时序关系,实现能量的传递和数据的交换,然后由后台计算机对读写器读取的数据进行存储以及管理分析等操作trio R FID系统基本组成。
  • 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是由阅读器(Reader)与电子标签(TAG)也就是所谓的应答器(Transponder)及应用软件系统三个部份所组成,其工作原理是Reader发射一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能量给Transponder,用以驱动Transponder电路将内部的数据送出,此时Reader便依序接收解读数据,送给应用程序做相应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