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传媒 旗下网站
登录 注册
认证
  •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其中一款UHF频段RFID的RF测试要点。
  • 目前欧洲所使用的UHF RFID工作频段在865MHz~868MHz,功率不超过2W,依据R&TTE指令,CE认证中的射频测试需要参考协调标准EN302 208-2进行测试。
  • 国内在超高频自动识别技术研发上滞后国际2-3年,虽形成一批专利技术,但数量较少。超高频RFID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防碰撞算法、低功耗芯片设计、UHF电子标签天线设计、测试认证等方面。
  • 可信计算平台[1-3](Trusted Computing Module, TCM)通常包括:可信计算构架、移动计算、服务器、软件存储、存储设备、可信网络连接六个部分。从可信计算组制订的标准来看,数据安全与身份认证完全依赖于整个可信平台的逐级密钥分发。对于可信计算组成员的对等通信安全没有涉及,也没有专业的密码小组,因此在安全协议与认证方面明显还可以进行许多改进。
  • 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一种利用电磁发射或电磁耦合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进而自动识别和获取目标对象信息数据的技术。作为一种稳定、可靠、快速采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加工的新兴技术,RFID得到了广泛应用并突显其强大的实用价值。但RFID技术在安全隐私问题上面临着诸多挑战。为此,本文在已有的RFID协议基础上,通过分析其执行过程及优缺点,提出一种新的基于Hash的RFID双向认证协议,并进行了安全性分析和比较。
  • 射频识别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可应用于商品和证件的防伪、供应链管理、图书管理、航空包裹管理和门禁等多个领域。欧美国家在RFID标准的建立、相关软硬件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上处于领先地位。相比之下,国内RFID市场尚处于前期宣传预热阶段,相关产业发展还较为落后,许多安全方面的技术依赖于国外厂商。
  • 当前的射频识别(RFID)系统只是简单地将防碰撞算法和安全机制粗糙地融合在一起。在分析经典自适应动态防碰撞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内嵌安全机制的防碰撞策略。该策略将先序遍历机制、布尔运算双向认证协议内嵌入其中,解决了传统RFID系统标签识别效率较低、成本过高的问题,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优势。与后退二叉树、动态自适应、二叉树搜索等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策略能大大降低系统搜索的次数,提高标签的吞吐率。
  • 为了提高大规模RFID系统的认证效率,通过分析现有RFID系统的认证效率和安全性,提出了一套基于Hash函数的改进协议。向RFID读写器加入过滤规则,能够有效过滤恶意和无效的认证请求;对标签的访问计数器值的分层化、更新和重置,可以有效提高后端数据库检索数据的命中率。通过分析和测试,该协议能够有效抵御假冒攻击、重传攻击等不安全问题,有效提高RFID认证的效率,降低认证服务器计算负荷。
  • 本文简要论述了其他防伪技术的不足,而RFID技术在克服这些缺点的同时,又帮助企业建立了产品追踪追溯体系,使得产品的安全问题有望得到很大的改观。在射频标签和读写器的认证方式上,与PIG技术结合在RFID中间件部分实现,使得企业不必束缚于专用的读写器。
  • 对于轻量级RFID系统的认证协议的研究,既要考虑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无线通信的安全性问题,又需要兼顾系统在计算量、存储量和通信量等方面的硬件资源限制。该文针对现有的轻量级RFID安全协议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SASI的轻量级RFID双向认证协议,并对协议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
  • 为了对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进行可信计算平台的接入,我们在可信网络连接使用的协议标准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分组密码CBC 工作模式、ECB 工作模式对消息传送提供加密,并且以ECC 来加强公开密钥交换所使用的RSA 机制。提出使用分组密码算法的认证模式作为身份标识的方案。通过分组密码在不同运算模式的作用下,无线射频识别由随机数生成、身份认证等模块接入可信计算平台。
  • 本文描述了一种基于混沌加密的RFID认证协议设计。主要研究了混沌加密技术在RFID系统应用中的安全隐私保护问题,在对国内外已有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研究进行研究基础上,应用基于混沌哈希的安全技术、隐私保护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混沌加密算法的安全性较高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对其安全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进行了BAN逻辑验证,结果表明改进的认证协议满足安全性的目标。总结了实验数据,提出了相关理论模型,对今后RFID认证协议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相关项目已投入实际使用。
  • 下面将主要针对手机中的NFC功能的CE及FCC这两大认证进行一个详细的介绍。关于NFC的认证,CE标准为ETSI EN 300 330-1及ETSI EN 300 330-2。而FCC认证的标准为FCC PART 15C。
  • 针对植入式RFID系统的安全性和资源约束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椭圆曲线密码(ECC)和轻量级Hash函数的双向认证方案。在标签与阅读器之间进行通信时,首先利用椭圆曲线离散对数法对阅读器身份进行认证和验证;然后使用Quark轻量级哈希算法的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对标签身份进行认证和验证,减少了密钥和公钥的数据量,从而降低了计算量。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方案,本文提出的认证方案能有效抵抗与植入式RFID系统相关的攻击,安全等级更高。此外,该方案还降低了约48%的通信开销和24%的内存空间需求。
  • 为了对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进行可信计算平台的接入,我们在可信网络连接使用的协议标准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分组密码CBC 工作模式、ECB 工作模式对消息传送提供加密,并且以ECC 来加强公开密钥交换所使用的RSA 机制。提出使用分组密码算法的认证模式作为身份标识的方案。通过分组密码在不同运算模式的作用下,无线射频识别由随机数生成、身份认证等模块接入可信计算平台。
  • 针对RFID标签在认证授权及所有权转换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私问题,结合类编程思想和重载原理,提出一种基于动态重载的RFID标签所有权转换协议.其要点为:在PUF部件的基础上改进伪随机序列生成器的迭代机制,以芯片产生的自编译扩展因子增强输出的随机性;为通信双方构建轻量级候选函数集,利用面向对象编程中的“重载”原理实现所有权转换过程中算法的动态执行.协议安全性及计算开销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新协议在认证授权的基础上提供标签所有权的安全转移,与同类协议相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较低的计算开销.
  • 针对现有的RFID安全协议计算成本较高及无法抵御完全的主流RFID攻击,提出一种基于秘密身份与单向hash函数的轻量级安全协议。第一阶段,标签向数据库注册,数据库为标签分配一个一次性的秘密身份与一个唯一的秘钥;第二阶段,基于一次性秘密身份与单向hash函数进行标签-阅读器-数据库之间的双向认证,实现了对各种攻击的检测与抵御能力。最终,将本协议与近期性能较好的双向认证协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协议与其他协议的计算成本、内存需求接近,且具有完全的攻击抵御能力。
  • 本文所针对的AAR S-918标准因其不具有复杂的协议认证过程,可以较为简单地实现。在以后的工作中,将对其他协议标准进行研究,将其加入到代码库中,以方便地实现用加载代码的方式来完成对RFID标签的读写操作。
  • 随着射频识别(RFID)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安全与隐私问题成为制约RFID技术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降低标签的成本,有一些基于位操作的超轻量级安全认证协议被提出,但仅仅利用位操作的超轻量级安全认证协议安全性不能很好保证。本文针对改进的LMAP+安全认证协议不能够抵抗跟踪攻击和完全泄露攻击的问题,融合物理不可克隆函数(PUF)提出新的轻量级算法,新算法能够抵抗追踪攻击、完全泄露攻击和标签克隆攻击等攻击方法。
  • RFID系统中标签计算能力低、资源受限等对感知层安全带来很多威胁,因此设计一种高效、安全、计算简单的认证协议是保障物联网安全的重点。现有认证协议所采用的加密算法较复杂、运算量大。利用视觉密码无条件安全、解密简单的特性,构造一种新的RFID认证协议,可弥补传统认证协议的不足。使用视觉密码实现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认证,并在认证后更新标签中的影子图像,可有效抵御位置跟踪、窃听、重放、非法读取等攻击。该协议具有前向性安全、成本低、安全性好等特点。
  • 伴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兴起,射频识别(RFID)技术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其安全特性与面临的隐私问题制约了其应用。针对这些问题,学者提出诸多安全协议以应对,然而现有协议大都将RFID读写器作为传递数据的工具,而没有充分开发读写器在协议中的运算作用。本文设计了一个读写器参与识别计算的协议,标签和后端数据库存储不同的秘密并通过读写器建立联系,这样不仅可以抵抗常见的攻击,而且可以抵抗因后端数据库所存储的识别表意外失窃所带来的对整个系统的危险。
  • RFID 在带来高效、低成本服务的同时,在识别过程中也存在安全威胁和隐私泄露等问题,因此,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RFID 系统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何构建高安全性的RFID系统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也是未来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 基于Hash锁的RFID安全协议以其低成本优势得到了普遍应用,但其安全性能尚不完善。在分析已有Hash锁安全协议的执行过程及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将双层认证与双向认证相结合的随机Hash锁安全协议,分析了协议的基本思想,描述了协议的执行过程,对协议的性能分析表明,该协议符合低成本、高效率、高安全的RFID实用性要求。
  • 传统射频识别(RFID)防伪系统仅利用标签编码的唯一性完成,存在着非法读写器恶意读取和假数据欺骗的安全隐患。针对上述缺点,介绍了一种新的基于RFID技术的防伪读写器的设计与实现,探讨了利用RFID和GSM通信,对读写器和商品编码进行双重认证的防伪验证机制。建立了商品防伪模型,并进行了实际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安全、高效地运行。
  •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UWB的RFID安全认证系统,并对其中的某些重要模块的实现做了研究和仿真。
  • 新一代的流动支付Apple Pay和Samsung Pay带来无限商机,促进NFC/RFID读写器,标签,智能手机和手表的硏究开发。本文针对读写器和标签瞬间微秒短小和毫伏值沟通的小信号,提供了一个又容易又准确的测试方案,运用电平触发捕捉信号,并进行详细的读写器和标签沟通讯息分析,还介绍了一套全兼容的数码协议和模拟射频测试系统,希望能帮助读者更有效测试NFC/RFID/EMV器件并拿到合格认证。
  • 以前,人们普遍认为由于采用了各种复杂的认证算法、密钥等来保护数据免受未获授权使用,IC卡具有磁卡无法比拟的安全性能。但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大部分的IC卡处理器都被成功地实施了反向工程,因此这个看法有了很大的改变。除了采用更新的设计技术以外,更重要的是在IC卡芯片设计与实现过程中考虑抗攻击措施,以保护重要的数据不被非法使用。
  • RFID技术的安全与成本问题是阻碍其获得更进一步推广的原因。平衡安全与成本这一对矛盾,设计出安全有效的安全技术解决方案,仍然是一个具有相当挑战性的课题。讨论了RFID系统的特点,介绍了相互认证技术的工作流程并分析其安全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在相互认证机制中应用Grain-128a算法的安全方案并完成了Grain-128a在FPGA上的设计。
  • 如何确保物联网应用有效推广、如何支撑国家制定物联网产业规划和政策等等,都需要一套有效的评价体系及相应的制度规范,来推动物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物联网系统评价认证体系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构建科学的物联网系统评价模型,则是建立物联网系统评价体系和评价制度的基础。
  • 本文将针对RFID 技术在图书馆文献管理中的应用,来探讨其认证协议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RFID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安全协认证议研究现状,在构建了图书馆RFID系统安全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保证图书馆RFID 系统安全通信的认证协议:PA-Lock协议,最后,对该PA—LOCK协议进行了安全性能分析并与其他协议做了比较。
  • EPC Class1 Gen2技术规范主要应用表现形式是超高频无源电子标签,也称为UHF RFID,是2006年以后才开始推广应用的信息化技术,主要针对物流管理、生产管理、安全溯源、防伪认证等应用。